娱乐知识|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是谁,三国演义108个人物( 四 )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 , 后加封魏王 , 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 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 其子曹丕称帝后 , 追尊为武皇帝 , 庙号太祖 。
东汉末年 , 天下大乱 , 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 , 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 , 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 , 统一了中国北方 。
2、司马懿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 , 字仲达 , 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 。 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 , 魏国权臣 , 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
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 , 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 。 曹操封魏王后 , 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 , 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 。
曹丕临终时 , 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 , 辅佐魏明帝曹叡 。 明帝时 , 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 。 明帝崩 , 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 。
曹芳继位后 , 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 , 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 。 正始十年(249年) , 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 , 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 。
自此 , 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 , 史称高平陵之变 。 司马懿善谋奇策 , 多次征伐有功 , 曾率军擒斩孟达 , 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 , 远征平定辽东 。 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
3、刘备
刘备(160年-223年6月10日) , 字玄德 , 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 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 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 刘备于赤壁之战后 , 先后拿下荆州、益州 , 建立了蜀汉政权 。 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 , 刘备不听群臣劝阻 , 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 , 结果兵败夷陵 , 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 , 终年六十三岁 , 谥号昭烈皇帝 , 庙号烈祖葬惠陵 。
4、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 字孔明 , 号卧龙 , 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 ,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
蜀章武元年(221年) , 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 , 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 , 主持朝政 。 蜀后主刘禅继位 , 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 , 领益州牧 。 勤勉谨慎 , 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 , 赏罚严明 。
与东吴联盟 , 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 , 加强战备 。 前后六次北伐中原 , 多以粮尽无功 。 终因积劳成疾 , 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 , 享年54岁 。
5、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 , 字仲谋 , 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 。 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
黄龙元年(229年) , 在武昌正式称帝 , 国号吴 , 不久后迁都建业 。 孙权称帝后 , 设置农官 , 实行屯田 , 设置郡县 , 并继续剿抚山越 , 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 在此基础上 , 他又多次派人出海 。 黄龙二年(230年) , 孙权派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 。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 , 引致群下党争 , 朝局不稳 。 太元元年(252年)病逝 , 享年七十一岁 , 在位二十四年 , 谥号大皇帝 , 庙号太祖 , 葬于蒋陵 。
参考资料来源: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是谁 主要人物:

1 ,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8]  ) , 字孟德 , 小名阿瞒 ,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 黄巾军起义爆发时 , 任骑都尉 , 参加剿除黄巾军 。 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 , 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 , 统一北方 。 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 。 建安二十一年 , 受封为魏王 , 四年后 , 病死于洛阳 。 形象上是一个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的艺术典型 。 但小说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恶德的同时 , 又充分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奸雄的才智与胆略 , 他具有卓然超越于董卓、袁绍等人之上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气度 。 他深通兵法 , 善于用兵 , 施谋用策 , 以弱胜强 , 先后消灭了除刘备、孙权以外的大小军阀 , 统一了大半个中国 。 人生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 , 休教天下人负我 。 ” 

推荐阅读